启飞汽车设计汽车设计— 国内专业产品设计培训基地!咨询热线:+86-15923339397

启飞汽车

当前位置:主页 > 干货分享 >

【启飞汽车知识系统分享-汽车技术85】智能无人驾驶汽车内饰设计研究

2018-10-21136作者:启飞汽车设计

摘要

    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与发展改变了汽车的内部构造与空间结构, 对无人驾驶汽车内饰的研究与设计成为汽车造型设计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论文通过研究电力驱动对汽车内部构造的影响, 提出了基于CMF理论的内饰设计思路, 从色彩、材料和工艺三个方面来论述对汽车内饰设计的可行性, 更加贴合使用者对汽车内饰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
    汽车内饰特指汽车内部装饰所用到的汽车产品, 涵盖到汽车车身内的各个部位;如太阳膜、转向盘防护套、脚踏地垫、防滑垫, 座椅表面皮垫、等等都是内饰产品。
    从1885年汽车诞生开始, 外部造型的原型仍为马车, 内饰的部件功能单一、风格单调, 并无内饰设计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 科学技术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汽车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汽车成为了新时代的标志。但由于传统燃油汽车的废气排放使得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 因此以电为主要能源的电动汽车应运而生。与此同时, 电力驱动致使汽车内部结构发生改变, 也成为了影响无人驾驶汽车内饰设计的重要因素。在当今时代, 无人驾驶技术的提出与实现使得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内饰设计上, 它已经成为了消费者购买新车时考虑的第二大因素, 汽车制造商们之间的较量早已转战成为汽车内饰设计的较量。汽车内饰是人们体验行驶乐趣, 满足人们使用心理需求, 显现生活和品味的重要载体和符号。
    在共享模式时代, 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新能源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日趋成熟的条件下, 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内饰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个互联网时代, 富有活力的共享模式将对汽车产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一个新的时代正在缓缓拉开帷幕。

一、电力驱动对无人驾驶汽车内饰设计的影响

    早在19世纪80年代, 戴姆勒和本茨同时成功研制出了汽油发动机, 就这样燃油汽车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燃油汽车都是这个时代的主角。传统的燃油汽车还有一些典型的特征, 比如:动力来自于内燃机引擎的驱动, 行驶来自机械传动的驱动, 驾驶受到机械控制的限制。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汽车的内饰设计。对于现在来说, 人们的生活受到能源、交通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 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与此同时, 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和奋斗, 新能源技术成为了汽车工业新技术的代表之一, 也成为了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

1.动力系统——电力驱动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主要能源来驱动车轮并且符合各项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车辆。因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小, 所以被社会各界广泛看好。

2.电池技术的革新所带来的影响

    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相比较来说, 电动汽车是电力驱动的, 它的能量储备在蓄电池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电动汽车采用的电池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锂离子电池另一种是镍氢电池, 这两种电池均可以进行回收以便循环使用。在这领域较为领先的是特斯拉汽车公司, 特斯拉在2012年公开发表了一款新车型——Model S, 如图1所示。
    特斯拉的电池技术是特斯拉公司的核心部分, 它与很多采用几个大的电池单元组成的电池组的布局不同, 特斯拉采用的是与笔记本电脑一样的电池结构。电池被做成了超薄的长方形, 并被安放在汽车内室的地板下, 这样就能够让内室的地板保持平整, 从而对于汽车内饰设计的新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电池技术的革新, 平整而纤薄的电池板在汽车板的下方, 使得汽车内部空间变大, 增加了设计师的设计空间, 也为提升汽车内部空间的舒适性提供可能, 对于无人驾驶汽车来说更是如此。

二、CMF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颜色、材料和工艺的要求变得更加苛刻。CMF即Color、Material and Finish的缩写。CMF设计不仅包含色彩设计、材料设计和表面处理工艺还有设计心理学等等其他各个层面上的内容。首先, 它可以正确预测设计趋势, 以此为基础帮助设计师更好的对功能进行新的定义和对形象进行新的设计, 从而找到突破口帮助汽车制造商找到全新的市场契机丰富产品系列;其次, 帮助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 对明确的目标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使设计更加人性化更加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视觉享受, 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购物选择;所以, CMF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图2所示。
 


1.色彩在汽车内饰设计中应用

    在CMF设计中, 色彩在工业设计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 它的设计往往可以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在使用的同时也有着最切身的心里感受。所以, 在设计中把握好色彩设计的尺度尤为重要, 有了好的色彩设计才能为汽车内饰增添不一样的风采。
    无人驾驶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无人驾驶技术将驾驶人员解放出来, 驾驶人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 可按自身需要大大拓展自己的活动范围和空间。由此可见, 人们的关注点将会从开车的驾驶感转移到乘用的舒适性上, 所以内饰的视觉感染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从色彩设计的角度来说, 车内的色彩不宜过多, 应该以明亮淡雅的颜色为主, 从视觉上使车内的环境更加沉稳明亮, 营造出宁静致远的乘车氛围。对于设计师而言, 不仅要从语言的概念上进行理解, 还要与现阶段的生活和环境变化进行有机结合。在具体设计中, 不光要对车辆内部的实际空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还要对使用者进行关于色彩感知的研究。唯有这样设计出来的汽车内饰, 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设计, 才能真正的满足实际的内饰设计功能, 同时贴合用户的内心需求。
    汽车色彩已经成为汽车品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秀的色彩设计必然要有完整、丰富的色彩分析咨询作为导向, 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成功的色彩方案, 最大限度的满足该车型的特点、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提高产品本身的价值。

2.材料在汽车内饰设计中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汽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 汽车外观很重要, 给人带来视觉的美感。
    材料是设计的起点, 工艺是设计的表现。首先, 汽车内饰面料是装饰性和功能性融于一体, 装饰风格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要求。从面料的原料来讲, 主要包括木料、再生纤维、毛毯、皮革和最为常见的纤维材料, 这几种材料适用于生产车辆内部地板上的地毯, 另外还包括顶棚等其余几部分的面料;其次, 缓冲材料也是一种很好的原材料, 汽车内饰中的汽车座椅就是采用的PU和PP发泡材料进行制作的。又由于它们良好的性能, 所以在噪音方面起到吸音和隔音的作用, 在舒适性和美观方面分别具有减震和装饰的作用;最后是骨架材料, 它主要运用在汽车内饰的内饰件方面, 主要包括从现在的技术来说, 汽车座椅的骨架还是采用金属材料, 其他的内饰件骨架一般都采用高分子和其他复合材料。

3.工艺在汽车内饰设计中应用

    在CMF设计中, F代表Finish即表面处理工艺。其概念是在固体材料表面采用化学法、物理法、高真空法、电化学法或生物聚合物法对固体材料的表面进行涂饰、处理和改性。在进行汽车内饰设计的过程中, 要想做出不同于以往的新设计新风格, 就需要通过这些不同的处理方法使得固体材料变成具有特殊功能的表面层或具有某种功能的覆盖层。表面处理工艺技术是一个独立系统, 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 而是综合了模具学、材料科学、产品设计、成型工艺学、表面处理工艺等各门学科。汽车内饰的智能表面在当前或将来可能会用到的相关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喷漆、电镀、IML/IMD、光刻、PVD/CVD、MIM、植绒、蒙皮、真木、真铝、IMC/IMP、热转印、水转印、数码打印等等。还有一些其他的表面处理技术:减反射 (AR) 、防指纹 (AF) 、防眩光 (AG) 、加硬 (HC) 、隔热 (AH) 。表面处理的预处理技术:科罗娜、火焰处理、等离子处理等。

三、结语

    由于CMF设计的不断进步, 使得汽车内饰的设计更加贴合人们的心理需求, 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由于采用CMF设计的项目更具有个性化的使用方式, 所以吸引了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消费群体。带有视觉冲击力影响的同时, 新材料的应用和不同表面处理工艺的使用, 使得内饰设计变得更具时尚感和品质感。设计师赋予了汽车内饰的实用便捷的性能, CMF则是赋予了它的卓尔不凡的个性。两者的有效融合, 为汽车内饰设计带来了新的“革命浪潮”。


作者:李明  王莹  来源:工业设计
 

福利:做任何事情,都有方法。比如汽车行业如何最短时间内获取高薪,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结合汽车行业十多年工作经历,我做了一次系统全面总结无偿分享大家,文章共计十篇。帮助更多的网友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同时,我业余时间整理一套免费经典的CATIA视频教程, 汽车设计领域必备软件工具,大家有需要的,可以给我留言,请加qq:1011852705,微信qifei1799。提“启飞”就可以获取下载链接:汽车行业快速突破月薪过万绝密分享和catia视频精品一套。明确方向,精准学习,为以后在汽车行业职场做好铺垫。  


学习 启飞课程


让启飞为你的未来助力!
 
 

 

 


热门课程

CONTATC

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1号LG层LG13号81#

15923339397

2248511017

qifei1899

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 2002-2018 重庆启飞汽车设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渝ICP备18000729号 电话:15923339397

咨询热线:
15923339397
客服QQ:
22485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