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飞汽车

启飞汽车设计汽车设计— 国内专业产品设计培训基地!咨询热线:+86-15923339397
为中小型企业汽车研发和制造提供解决方案
专业承接整车设计开发项目
为各大主机厂,高校提供专业专项培训
为设计爱好者、毕业生提供专业系统培训
2018-12-2690作者:启飞汽车设计
摘要
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结构设计要求进行简单论述,以汽车前车门为研究对象进行碳纤维结构设计及铺层形式进行研究。经仿真分析,碳纤维前车门的模态、刚度、强度、碰撞侵入量和速度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并且重量降低了 54.94%。
一、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新材料碳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较高比重、强度和模量,在满足相同性能下,具有较大的减重空间,同时也可减少装配零件数量。在碳纤维结构分析中,定义任一层压板的力学性能,都能表示成等价的均匀各项异性板元或壳元,运用层压板的中面应变和曲率理论确定各层的应力。
二、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前车门设计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车门中已开始应用,通过结构设计和铺层优化在满足性能和装配的前提下可实现车门大幅减重。技术方案为内外板集成部分零件,简化结构特征,取消工艺孔,实现减重目的。
1.碳纤维复合材料前车门外板设计
整合前车门外板总成,外板A面和周边配接的安装孔不变,外层织物单层厚度 0.21mm,其余单向带单层厚度0.145mm。遵循铺覆对称,外板铺层±45°,成对出现,单层数不超总层数 60%原则。主外板铺层为[±45/45/0/- 45/90/-45/0/45];门把手处铺层为 [±45/45/ /-45/ /-45/ / 45];周边密封处铺层为[±45/45/ / /90/ / /45],如图 1 所示。
图 1 复合材料内板设计
2.碳纤维复合材料前车门内板设计
碳纤维复合材料车门内板主厚度为2mm,在卡扣接面、门锁安装面等处减薄;保留定位孔、安装孔、过孔、安装面不变;内板与外板胶粘处增厚处理;简化内板结构,优化铺覆性;门锁、铰链和限位器加强板集成到内板一体成型;复材窗框加强板胶粘内板。
图 2 前车门复材内板一体成型及局部变厚度设计
内板多种铺层厚度,单层厚度 0.145mm,各铺层为:灰色[-45/0/45/90/45/0/-45]s 共14层 2.03mm 厚;粉红色[-45/ 0/45/90/45/ /-45/-45/0/45/90/45/0/-45] 共13层 1.885mm 厚;大红色[-45/0/45/90/45/ /-45]s 共12层 1.74mm 厚;深蓝色[-45/0/ / /45/ /-45]s 共8层 1.16mm 厚;绿色[-45/0/ /90/ 45/ / / / /45/ / /0/-45]共7层 1.015mm;橘黄色[-45/ / / / 45/0/ / / /45/ / / /-45]共 5 层 0.725mm;黄色[-45/ / / /45///]s 共 4 层 0.58mm。车门总成重量 8.21kg,减重10.01kg,减重比 54.94%,达到轻量化设计目的。
三、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前车门性能分析
通过传统前车门各工况的性能结果,确定碳纤维复合材料车门需要达到的力学性能。
1.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前车门有限元模型
通过 hypermesh 软件建立前车门有限元模型,采用分块处理不等厚模型,各区块 Prop 属性输入铺层信息和材料信息。
表 1 复合材料单向带性能表
3.2 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前车门模态分析
汽车前车门的模态分析主要考察一阶弯曲和扭转模态频率内外板局部模态,避免发生模态耦合。
图 3 碳纤维复合材料前车门自由模态云图
图 4 碳纤维复合材料前车门约束模态云图
如表2,从分析结果可知复材方案结构在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下各考查模态满足性能要求。
3.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前车门刚度分析
汽车前车门应有足够的刚度,避免出现大的变形而影响密封性。前门刚度分析为垂直、扭转、窗框、腰线载荷下的静刚度,分析结果如图5和表3所示。
从分析结果可知,复材方案各项刚度性能均强于金属车门,能够满足性能要求。
表2 前车门模态分析结果表
图5 碳纤维复合材料前车门各位移刚度云图
表3 前车门刚度分析结果表
4.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前车门强度分析
前车门结构的静态强度分析为验证前车门结构的可靠及耐久性能,通常为过开和下垂静强度分析。
(1)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前车门过开静强度分析
截取白车身模型,全开66度;约束截面和炮塔处 SPC1-6;首先加载车门自重G 分析,其次保持自重 G,锁扣 处沿外板面垂向加400N力分析,再次保持自重G,卸载锁扣处力卸载分析。
图6 碳纤维复合材料前车门过开静强度位移云图
表4 前车门过开静强度分析结果表
(2)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前车门下垂静强度分析
截取白车身模型,车门微开15°和全开66°工况;约束截面和炮塔处 SPC1-6,锁扣处外板垂向自由度;首先加载车门自重G分析,其次保持自重G,锁扣处 Z 向加 1000N 力分析,再次保持自重 G,卸载锁扣处力卸载分析。
图7 碳纤维复合材料前车门开启 15°下垂位移云图
图 8 碳纤维复合材料前车门开启 60°下垂位移云图
表 5 前车门下垂静强度分析结果表
从分析结果可知,复材方案过开和下垂静强度性能均强于金属车门,能够满足性能要求。
5.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前车门侧面碰撞分析
整车侧面碰撞按 C-NCAP2018 新版碰撞法规进行,质量 1400kg 台车、速度 50km/h的大臂障侧面碰撞,考察假人肋骨(1-9 点)、腹部(10-13 点)和盆骨(14-15 点)在车门内板对应点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
从表6可见,碳纤维复合材料侧面碰撞可以达到金属侵入量和侵入速度性能要求,满足C-NCAP2018 版侧面碰撞法规要求。
表6 前车门侵入量和侵入速度结果表
四、结束语
本文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能行进行了简要论述,然后根据碳纤维的特点设计不等厚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前车门总成,并对其进行模态、刚度、静强度、侧碰安全方面进行性能分析,达到减重 54.94%的轻量化效果,实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设计目的要求。
作者:徐作文 陈伟 赵春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福利:做任何事情,都有方法。比如汽车行业如何最短时间内获取高薪,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结合汽车行业十多年工作经历,我做了一次系统全面总结无偿分享大家,文章共计十篇。帮助更多的网友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同时,我业余时间整理一套免费经典的CATIA视频教程, 汽车设计领域必备软件工具,大家有需要的,可以给我留言,请加微信qifei1799。提“启飞”就可以获取下载链接:汽车行业快速突破月薪过万绝密分享和catia视频精品一套。明确方向,精准学习,为以后在汽车行业职场做好铺垫。
CONTATC
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1号LG层LG13号81#
15923339397
2248511017
qifei1899
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 2002-2018 重庆启飞汽车设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渝ICP备18000729号 电话:1592333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