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外饰之----后保险杠设计过程(2)【启飞专业知识系统分享-外饰13】
3.1.10后保险杠本体上倒车雷达孔的定位:(参照CH041进行)

设计要点:保证与排气管间隙合理;

设计要点:安装点布置不能太远,尽量靠近边角处;

3.1.13后保险杠本体与后保险杠踏板的配合:(参考IX35)
设计要点:踏板与保险杠配合处间隙为尽可能小;

3.1.14后保险杠本体与拖车钩焖盖的配合:(参考CH031)
设计要点:间隙均匀,安装牢固,容易开启;


3.2工程可行性分析
从以往我们公司设计的车型来看,前后保险杠总成往往相对标杆车是变动最大的地方。因此工程可行性分析在设计过程尤为重要,分析的越充分,给后续带来的返工或者问题就越少,反之亦然。工程可行性分析起始于造型效果图,结束于造型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规项校核;
2)工艺可行性初步分析;
3.2.1 法规项校核:
后保险杠总成涉及法规项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乘用车外部凸出物 GB11566-2009
3.2.1.1 乘用车外部凸出物
根据GB11566-2009中规定:保险杠两端应向车身表面弯曲,如果车身外轮廓线与后保险杠的曲线的垂直投影相重合,在距车辆前向的车身外轮廓线内侧20mm,和车身外轮廓线及其与车辆垂直纵向对称平面成15°夹角的两垂直平面相切的法线围成的区域(见图)内,所有点组成的表面的圆角半径不应小于5mm。其它情况不小于2.5mm。但是不适用于凸出高度小于5mm的保险杠的局部零件或保险杠的镶嵌件,尤其是前照灯洗涤器的连接盖及喷嘴,这些零件朝外的角应是圆滑的,但凸出高度小于1.5mm的零件除外。

3.2.2 工艺可行性初步分析
工艺可行性初步分析是对CAS面和初步A面拔模分析。利用相应软件的相关命令根据确定的拔模方向进行脱模分析,脱模斜度一般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深皮纹外表面的脱模角度不小于5度;
2)浅皮纹外表面的脱模角度不小于3度;
3)无皮纹表面的脱模角度不小于0.5度;
4)表面加强筋脱模角度不小于0度;
拔模方向定义:后保险杠本体与下装饰板定义为X方向。
从模具经验来看,保险杠本体大面区域、通风格栅栅格虽然表面也无皮纹,但是拔模斜度也应该在3度以上。如图和图所示。

3.3主断面设计
主断面是工程设计的指导性文件,是工程可行性分析和结构构想一种体现。主要反映该部位各零部件的布置情况、装配关系、分块定义,分缝处间隙、断差及圆角定义。后保险杠总成主断面(Y0处),如图所示,涉及其相关主要主要包括:
1)后保和后背门的配合间隙7.3mm;
2)后保翻边与钣金止口的关系;
3)后保与后组合灯的配合间隙1.15mm;
4)后保与反射器的配合1mm;
5)后保翻边与后保托架的卡接关系;
6)后保翻边与后背门密封条的间隙4mm。



学习 启飞课程
让启飞为“你的未来”助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