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之----车身点焊工艺设计标准(3)【启飞专业知识系统分享-焊接03】
1.1 焊点的点距(P)
1) 即相邻两焊点的中心距,其最小值与被焊金属的厚度、导电率、表面清洁度、以及熔核大小有关,同时点距与被焊板件的层数(两层或三层)也密切相关;
点距理论上与料厚的关系如下:
Pmin=18t
2) 对于白车身焊点的点距,实际焊点直径定义就比理论上的大,因此,通常情况下点距也会比理论计算的大些,两层焊点最小点距为19mm,最好在30mm以上,一般点距布置基本为45-55mm,受力较低的区域焊点距可以适当增加,但最长点距不能大于80mm。在多点焊机上焊接,考虑到焊枪外径尺寸,点距不宜小于50mm。表 4.3给出了最小的极限值,实际应用中可以以此为下限进行参考。
表 4.3 焊点的最小点距

1.2 电极的可达性
点焊存在电极的可达性问题,即电极必须能方便地抵达工件的焊接部位。设计点焊接头时,必须考虑到点焊机的机臂长度(喉深)和电极尺寸,才能保证所设计的接头在相应的点焊机上方便地进行焊接。
1) 焊接缺口通过性定义
当四层板重叠需要开焊接缺口时,影响电极通过的因素如图4.8,为保证电极通过,D值需要至少大于等于电极直径尺寸,L值最小尺寸必须大于等于16mm。

图4.8 焊接避让缺口定义
开焊接过孔有三种情况,具体要求如图 4.9,图中尺寸定义是依据16x20电极帽来校对的情况。

图 4.9 焊接过孔开孔要求
当电极需通过一个半封闭截面打焊点时,焊钳通过需要满足的尺寸要求如图 4.10。

图 4.10 半封闭焊钳通过性距离要求
当电极需通过一个全封闭截面打焊点时,焊钳通过需要满足的尺寸要求如图 4.11。

图 4.11 全封闭焊钳通过性距离要求
说明:
B≧54mm
C≧68mm
D≧34mm
E≧89mm
让启飞为“你的未来”助力!
B≧54mm
C≧68mm
D≧34mm
E≧89mm
学习 启飞课程
让启飞为“你的未来”助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