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汽车安全已经称为社会上的主要课题。很多国家都已经制定出比较严格的汽车安全法规。到了二十一世纪,虽然汽车的安全性能已经发展的比较完整,但是其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因此本文重点在车身的防碰撞结构设计情况上展开研究,主要目的就是能够保证汽车的安全性能,减少人们出行过程中由于汽车事故造成的伤亡问题,为保证人们安全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1汽车碰撞成员保护法规
目前为止,全世界的汽车产量每年达到了5500万辆左右,在这个庞大的数据下,人们购买汽车的能力也显而易见,虽然很多道路的环境在不断的改善,但是,由于汽车生产和出行数量的增加,交通事故也在不断的上升。所以能够看出,汽车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全社会的重点关注。为了能够有效保证汽车安全形势,设计各个国家和地区中都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其中主要包括的内容就是关于汽车碰撞的试验,在这一试验的结果中,重点需要关注的就是假人测量数据以及车身的变形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的了解到人员在行驶过程中一旦出现危险,整个汽车带给人员的安全保障。我国目前所实施的正面碰撞成员保护法规中,出克正面之外,侧面和后面的碰撞法规都已经开始实施,这也是汽车碰撞成员保护法的实施状况。
2防碰撞的车身结构设计
2.1前后部吸能区。如果在碰撞的过程中,钢板的车身很容易把巨大的撞击力传递到成员身上,这样的状况下,成员会直接承受巨大的冲击力,也很容易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前后部位的吸能区对于减轻人员伤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如果在汽车前后部位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就有一定的空间和吸能区域,汽车在发生前后碰撞的时候,很多吸能的空间就会自动破坏,以此减轻碰撞传递出来的冲击力。因此在汽车前后部位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骨架断面的形状大小,以及钢板厚度的选择,以此更好的保证局部刚性的问题。
2.2刚性乘坐区。汽车防碰撞设计主要就是为了保证汽车内部成员的安全,因此只有保证成员具有足够的乘坐空间,才能够在安全事故中有效保证成员的生存质量,这也是
汽车设计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所以成员乘坐区域的压缩变形量也是检测的主要内容,每一个汽车中成员所乘坐的区域都是汽车骨架、地板和顶盖等周围的部件包围形成的空间,所以在检测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乘坐区周围材料的硬度,以及其他部位的变形情况,以此减少对人员产生的伤害。
2.3侧面防碰撞。据调查显示,汽车比较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位置,大多数都是交叉路口,在这一区域驾驶人员很容易进入视线的盲区,因此造成碰撞也是比较容易出现的失误。而这种驾驶事故中侧面是比较容易出现的碰撞区域。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侧面和正面、后面不同,其缺少较长的缓冲区,一般会对驾驶人员造成直接性的威胁,甚至会直接伤害驾驶和乘坐人员的生命。因此侧面的防碰撞设计也非常重要,还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注重侧面下部的门槛和前立柱,还要求车身的结构设计具有较高的刚性和强度。这样才能够有效减少人员的安全事故出现。
3防碰撞车身结构例子
汽车车身的钢板重点在全车重量重占有四分之一以上,但是为了实现汽车轻量化的要求,很多车型在设计过程中,车身选取了铝合金和塑料的制作方式,但是实际上在生产的成本和环保方面来看,钢板依然有着自己的优越性。同时在安全性能上来看,钢板在所有材料中所占比例也是最高。例如:2002年推出的马自达6汽车就能够在最高程度上满足世界上最严格的碰撞法规,其主要采用的是一种被称为马自达的框架结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收撞击的能量,以此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安全问题。
4结论
根据以上探討和分析得出的结果能够看出,一般情况在汽车的建造过程中,虽然汽车的安全性能上材料比较重要,但是防碰撞设计也是其中比例比较中的一方面,因此根据本文的研究能够看出,想要保证汽车的安全性,还需要在汽车的前后部位吸能区、乘坐区、侧面等位置重点设计防碰撞结构,只有保证这样的设计,人们出行的安全才能够得到保障,这也是汽车设计工作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