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上海车展上,多家汽车企业都把
汽车设计的流程搬上了展台。在这个汽车工业工程、工艺水平趋于同质化的今天,汽车造型设计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如今已经成为了汽车企业的重要竞争力之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汽车设计还是一个比较陌生而有趣的行当——规模不大的从业人群、高度保密的工作环境都增加了汽车设计的神秘感。把一件交通工具从无到有设计出来、做出来、最终可能投入批量生产,想想还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常听到人说:中国的汽车质量和性能不如人也就算了,为什么样子都做不好看?——中国的汽车企业当然有义务做好自己的造型设计,但是这真的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这是一项需要创造力、设计表达能力、品味、执行力、合理的流程、强大的工程技术水平……的复杂工作——不比工程容易,还和工程有关。简单讲,就像每个人都能从人群中评判出自己喜欢的美女,但是凭空把想象中的美女画出来、雕塑出来就是另一回事了。而汽车的评价标准可比美女更多样化多了。
也有人对汽车设计师的理解就是“画汽车的”——没错,画图是表现设计创意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但是远远不是汽车设计的全部。简单来归纳,汽车设计是这样做的。
设计之初
设计输入:
汽车造型设计的前期输入来自汽车企业的精心谋划。当公司决定开发新设计后,会向相关设计部门提出设计要求并提供设计输入。这些输入包括两大方面:一、对车型未来面对的市场的预期判断,比如主要吸引的消费群体,竞争车型等;二、企业为车型预备的整体工程架构和新技术手段,比如轴距、大概尺寸、工程硬点之类。总之就是提出“我们要造台什么样的车和我们能造成什么样的车”。输入条件也可能会在开发过程中发生调整变化。
造型方向:
结合来自汽车企业车型开发上游的输入条件,造型设计部门也会在设计之初确定总的造型设计方向。一方面是“设计的大边界”:比如明确品牌最新的家族特征;另一方面则是新车型的具体造型风格的定位:比如新车型定位可能“偏向运动化”之类——就是既要确保新车没有争议的成为品牌家族的一员,又要表现出一款车自己的小个性。汽车设计就是在这些条条框框的“镣铐“束缚下的”舞蹈”。这些设计方向的确立也可能是日后在众多设计方案中挑选出最终方案的一个前提和标准。
对于改款、换代之类的升级式设计,车型的定位通常不会和之前的车型出现巨大的偏转,而对于全新设计、全新定位的车型,开发团队可就需要忙活了。
例如宝马在开发旗下第一款SUV——X5的时候,就派出了一个由工程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团队去往当时SUV的主要市场——美国,考察、调研、体验当地潜在消费者的用车喜好和习惯。这对于整个品牌的研发部门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们设身处地的把自己设想成车主,尽可能设想消费者需要的一切——从功能到造型——好的设计师都是YY的高手。
这是汽车设计和纯粹的艺术创作最不相同的一点:艺术创作在于表现或者说放大艺术家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感知,是艺术家对于美的理解或者内心情绪的释放。所以艺术创作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行为,因为艺术品的价值并不在于复制,只要有少量的人,有时甚至只要一个人能够和艺术品发生共鸣,欣赏艺术品,那么艺术品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部分人都无法欣赏的艺术品仍然可以拍卖到天价。
汽车如今早已成为工业时代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激烈的竞争不断提高成本的压力,真正私人订制式的汽车已经几乎完全无
法实现——也完全没有必要。作为批量销售的产品,汽车的设计需要去迎合甚至说讨好尽可能多的人,而设计者本身对作品的好恶反而并不那么重要。
设计草图&效果图
着手设计开始当然就到了激动人心的草图和效果图阶段,图是设计师交流的语言,也是设计从无形到有形的开始。
拥有良好绘画基础的设计师把头脑想象中的造型转化为一根根线条、一抹抹颜色,落实到平面上,这是最直观、最便捷的办法。
最早的汽车效果图非常严谨,通常采用水粉、水彩之类传统的绘画技法来体现。后来,马克笔之类的彩色水笔的使用使效果图的绘制变得方便利索了许多,突出设计重
点的夸张带来更多的视觉冲击力。随着计算机术在汽车研发行业应用的不断扩大,绘图软件开始大面积替代昂贵的马克笔和画纸。有了新技术的大范围使用,就有人开始怀旧——手绘的风格仍然能够得到很多人的推崇。但是其实,除了可以随意选取任何颜色、任何画笔形式,可以随意调整图面的大小和强大好用的“Ctrl+Z”……大大提升了画图效率外,使用软件画图和在纸面上画图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笔变了电子的笔,纸成了虚拟的纸,还得设计师一笔一笔把脑子里的想法画出来。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只是个人的喜好,真正重要的还是图面所表达出的设计方案本身。
那么如何做出好的设计方案呢?这其实是一个比画图深得多的问题,是设计的核心本质,也是一个永远无标准答案的问题——“不确定性”让设计变得崇高,设计师的意义也在这里爆发得尽致。但是人不能凭空创造完全没有见过的东西,对于汽车造型设计这样抽象的东西亦是如此。设计师的灵感来自于所见和联想,好的设计师往往是敏锐的观察者,还有一个深不见底的脑洞……
骗人的效果图:
如今,随着新车的发布,一同展示出一套牛闪闪、屌炸天的设计草图和效果图的宣传套路早已经见怪不怪。但其实这些酷炫的效果图好多都是在设计定型后补画的,这些拥有高度被实现设计细节和绚烂效果的汽车图片用于展示、宣传汽车品牌的设计实力和向不理解设计专业的大领导解释方案。对于设计本身,关键的草图有时比想象的草率得多——能表达设计主题就够了。
很多看起来和量产结果一直的效果图实际是在设计完成后补充绘制的,主要用于宣传,很多关键的设计想法根本来不及画的那么正式。此外,再漂亮的图片也毕竟是图片,除了图面上被设计师夸张化更改的比例和姿态会带来和日后实物的不同,很多细节在做成立体的效果后也可能出现不小的偏差,所以在三维的模型上探讨造型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