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飞汽车设计汽车设计— 国内专业产品设计培训基地!咨询热线:+86-15923339397

启飞汽车

当前位置:主页 > 干货分享 >

汽车总布置-标杆车内部凸出物校核报告

2020-05-10176作者:启飞汽车设计

汽车总布置-标杆车内部凸出物校核报告
1目的

2参考标准

3内部凸出物法规校核范围、校核分析和结果

3.1技术要求

3.2校核分析内容

4结论

1  目的

校核S12标杆车内部凸出物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2  参考标准

GB 11552-2009  轿车内部凸出物

3  内部凸出物法规校核范围、校核分析和结果

3.1 技术要求

3.1.1 前排座椅“H”点之前、仪表板水平线以上的乘员舱内部构件(侧门除外)

3.1.1.1 在基准区内,不得存有任何危险的、可能增加乘员严重伤害风险的粗糙表面或尖棱。下述3.1.1.2~3.1.1.6 条涉及的构件,如果符合相应条款的规定,则应认为是满足要求的。

3.1.1.2 在基准区内,仪表板上的构件以及距玻璃表面大于或等于100 mm 的其它构件,应当符合规定的吸能性。基准区内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构件,可不考虑吸能性:

3.1.1.2.1 按规定进行试验时,摆锤触及的构件位于基准区之外;

3.1.1.2.2 被测试构件距基准区外被触及的构件不足100mm,该距离沿基准区的表面测量;任何金属支撑物不得有凸起的棱边。

3.1.1.3 若仪表板的下缘不满足3.1.1.2 条要求,其圆角半径不得小于19mm。

3.1.1.4 用刚性材料制造的开关、拉钮等构件,按规定的方法测定,当凸出仪表板表面3.2mm~9.5mm 时,距离凸出部分顶点2.5mm 处的横截面积不得小于200mm,且凸出物边缘的圆角半径不得小于2.5mm。

3.1.1.5 当这些构件凸出仪表板表面的高度超过9.5mm 时,用一直径不大于50mm 的平端压头,在其上施加378N 的向前纵向水平力,这些构件应能缩回仪表板或脱落。当缩回时,其凸出高度应在9.5mm以下;当脱落时,在原来位置上不得留下高度超过9.5mm的危险凸出物。距离凸出部分顶点不超过6.5mm处的横截面积不得小于650 mm。

3.1.1.6 如果安装在刚性支架上的凸出物,由低于邵氏(A)硬度50 度的软性材料组成,其刚性支架应满足3.1.1.4 和3.1.1.5 条的规定。或者,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足够的试验来证明,在规定的碰撞试验期间,不会割破低于邵氏(A)硬度50 度的软性材料而接触支架。在此情况下,半径要求不适用。

3.1.2前排座椅“H”点之前,仪表板水平线以下的乘员舱内部构件(侧门与脚踏板除外)

3.1.2.1除脚踏板及其固定装置以及触及不到的构件外,3.1.2条涉及的各种构件,诸如开关、各种钥匙等,均应符合3.1.1.4~3.1.1.6的规定。

3.1.2.2若手制动杆装在仪表板上或仪表板下方,当其处于松开位置,即使发生正面碰撞,乘员也无触及它的可能性。

3.1.3 通过最后排座椅上的人体模型躯干基准线的横截面之前的乘员舱其它内部安装件

3.1.3.1下述3.1.3.2条的要求适用于控制手柄、操纵杆、按钮及上述3.1.1和3.1.2条中未包括的其它凸出物。

3.1.3.2构件表面的边缘应倒圆,其圆角半径不得小于3.2mm;当手制动杆处于松开位置及变速杆处于任意前进档时,其距离凸出顶点6.5mm 处的水平方向的横截面积不得小于650 mm,其圆角半径不得小于3.2 mm。

3.1.3.3上述各条未包括的其它车辆构件,如座椅滑轨、座椅的水平、上下调节机构、安全带卷收器等,如果这些构件的位置低于通过每个座位“H”点的水平线,即使乘员有可能触及它们,也不受这些条款的限制。装在顶盖上但不属于顶盖结构的零件,如拉手、顶棚灯、遮阳板等,其边缘的圆角半径不得小于3.2mm。此外,凸出部分的宽度不得小于向下的凸出量。 

3.1.4顶盖

位于乘员上方或前方的顶盖内护板上,不允许有任何向后、向下的粗糙表面或尖棱。凸出零件的宽度不得小于向下的凸出量,其棱边的圆角半径不得小于5mm。尤其是,刚性顶盖的拱架或加强筋,除了顶盖前后横梁及侧梁外,其向下的凸出量不得大于19mm。

3.1.5固定在车辆上的座椅后部的零件

后排乘员头部碰撞区,应在座椅靠背后面的顶部自座椅中心线向两侧各延伸100mm。

 

此区域以外的座椅框架应加衬垫,以避免乘员头部与之直接接触;而且,在此区域内,框架的圆角半径不得小于5mm。

3.1 校核分析内容

图1 检测区域划分

参考标杆车内部凸出物检测区域划分如上图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5个区域:

前排座椅“H”点之前、仪表板水平线以上的乘员舱内部构件;

前排座椅“H”点之前,仪表板水平线以下的乘员舱内部构件(侧门与脚踏板除外);

通过最后排座椅上的人体模型躯干基准线的横截面之前的乘员舱其它内部安装件;

顶盖;

固定在车辆上的座椅后部的零件。

下面分别针对以上5个区域进行分析。

3.2.1 前排座椅“H”点之前、仪表板上下分界线以上的乘员舱内部构件(侧门除外) 

图 2  头部碰撞基准区   
                            

 

图 3  头部碰撞基准区俯视图

 

此区域的头部碰撞基准区如上图2和图3所示,主要涵盖了多功能显示屏及周边、中央吹面风道风口、副驾侧仪表台本体中部,右侧空调出风口,以下对这几个区域进行分析。

 

图4-1 头部碰撞区凸出分析

  图4-2 仪表台上下分界线以上区域凸出分析

              

 

图4-3 仪表台上下分界线以上区域凸出分析    

 

 如图4-1所示,头部碰撞区凸出物满足法规要求。

 如图4-2所示,多功能显示屏控制旋钮凸出高度9.2mm,距离凸出顶点2.5mm处的横截面积为426mm²,凸出边缘曲率半径为1.6mm;根据法规要求,当凸出仪表板表面3.2mm~9.5mm时,距离凸出部分顶点2.5mm处的横截面积不应小于200 mm²,且凸出物边缘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2.5mm。多功能显示屏控制旋钮边缘曲率半径偏小,需实验分析。

如图4-3所示,空调控制旋钮凸出高度9.7mm,距离凸出顶点2.5mm处的横截面积为865.7mm²,凸出边缘曲率半径为3mm;根据法规要求,当在旋钮顶端施加378N的力时,旋钮需要缩回到凸出高度9.5mm以下。

3.2.2前排座椅“H”点之前,仪表板上下分界线以下的乘员舱内部构件(侧门与脚踏板除外)
 

            

 图5 前排座椅“H”点之前,仪表板分界线以下区域
 

此区域主要涵盖了机舱盖开关、左下开关控制区域,杯托、副仪表板,以下从这几个分面进行分析。

 图6-1 前排座椅“H”点之前,仪表板分界线以下区域分析
 

 

图6-2 前排座椅“H”点之前,仪表板分界线以下区域分析 

 

    从图6可以看出,前排座椅“H”点之前,仪表板分界线以下区域凸出物圆角满足法规要求。

3.2.3 通过最后排座椅上的人体模型躯干基准线的横截面之前的乘员舱其它内部安装件

此区域主要涵盖了前阅读灯、侧顶灯、安全拉手、遮阳板、天窗、换挡球头,以下分别从这几个分面进行分析。

3.2.3.1 换挡球头

 

 图7  换挡球头

 

3.2.3.2阅读灯

    

   图8  前阅读灯
 

 图9 侧顶灯                                    

从图8和图9可以看出,前阅读灯和侧顶灯凸出满足法规要求。

3.2.3.3安全拉手

 图10  安全拉手       

  从图10可以看出,安全拉手满足法规圆角半径大于3.2mm要求。

 

图11  安全拉手凸出高度

    从图11可以看出安全拉手的凸出高度满足法规要求.

3.2.3.4遮阳板

  图12 遮阳板                             

从图12可以看出,遮阳板满足法规圆角半径大于3.2mm的要求。

3.2.3.5顶盖

     图13 顶盖

  从图13可以看出,右边顶盖圆角满足法规圆角半径大于5mm的要求,由于左边顶盖与右边顶盖圆角对称一致,因此顶盖圆角满足法规要求.

3.2.4固定在车辆上的座椅后部的零件

  图14  第二排乘客头部碰撞区

                                

座椅靠背骨架外面有一层织物,不存在粗糙表面或者尖棱,满足要求。

1  结论  

 除多功能显示屏控制旋钮边缘曲率半径偏小,需试验分析外,其余内部凸出物满足法规要求。

 

为感谢大家对启飞汽车设计支持,现添加启飞汽车设计官网微信qifei2049。提“老杨”即可获得关于:车身、内外饰、底盘、总布置、整车CAE、catia参数化、catia、产品设计(家电、医疗器械、通信设备)、四大工艺、整车逆向开发、造型、模具设计、新能源三电 等相关领域等核心资料。

 

 

热门课程

CONTATC

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1号LG层LG13号81#

15923339397

2248511017

qifei1899

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 2002-2018 重庆启飞汽车设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渝ICP备18000729号 电话:15923339397

咨询热线:
15923339397
客服QQ:
22485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