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大比拼
2019-08-01120作者:启飞汽车设计
作为目前国内自动驾驶产业发展速度最快、配套最完善的两座城市,并位列第一梯队的上海和北京不仅是自动驾驶上下游企业——特别是科技类初创企业的首选聚集地,同时也是国内最早放开和规范实路测试的地区。其中,上海以基础雄厚的上汽领衔发力,并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为依托,走在全国自动驾驶汽车封闭测试工作的前列。北京拥有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环节最完整的产业链条,上下游重点企业约有33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第二梯队的城市虽然在产业发展整体速度和产业链布局等方面不及北京和上海,但总体来看,这些城市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动驾驶产业基础,并初步搭建了规范和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政策框架。
例如,杭州各項指标表现良好且较为均衡,吉利汽车和阿里巴巴作为国内传统车企和科技企业的代表,正在自动驾驶领域持续发力。而深圳和重庆则在物流企业布局和测试工作开展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第三梯队的城市在政策跟进节奏上并不落后,部分城市还有“一技之长”。比如,长沙和无锡在自动驾驶封闭测试方面就有明显优势。但第三梯队的主要劣势在于配套支撑不足,潜力尚未发掘到位,产业集聚经济效益不甚突出。
第四梯队则属于国内自动驾驶产业布局的后发城市,目前普遍缺少明显优势领域。报告还发现,23个上榜城市的排名情况与该市2017年的GDP数值基本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自动驾驶汽车作为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乃至人才密集的新兴产业,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东快西慢”格局亟待优化
从23个上榜城市的地理分布来看,除了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个直辖市外,其余19个城市分别位于江苏(无锡、苏州、南京)、广东(广州、深圳、惠州)、浙江(杭州、宁波)、福建(莆田、厦门)、河北(保定)、陕西(西安)、河南(郑州)、湖南(长沙)、湖北(武汉)、吉林(长春)、山东(济南)、辽宁(沈阳)和安徽(芜湖)13个省份。
目前,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实力城市较强的城市,逐渐勾勒出我国自动驾驶版图四大产业集群轮廓。一是以上海为辐射中心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主要包括位于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共6个城市。二是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泛珠三角产业集群,主要包括位于广东省和福建省的5个城市。三是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产业集群,主要包括3个城市。四是长江中游产业集群,主要包括位于湖北省、湖南省和安徽省的3个城市。
从产业集群的地理分布特征来看,我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东快西慢”态势。特别是在西北五省区,只有西安一座城市凭借着陕汽在自动驾驶卡车方面的初步尝试,以及长安大学作为交通运输部认定的“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两项指标优势条件登上了“23强城市榜单”。
但报告认为,实际上,西北五省区虽不是我国汽车生产制造的重点集聚地,但独特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气候对于丰富我国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场景库有着重要作用,亟待有相关基础条件的城市在未来着手开展布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