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外饰之----电镀工艺的成本和检测标准【启飞专业知识系统分享-整车外饰开发30】
4.电镀工艺的成本和检测标准
4.1电镀的成本预估
电镀件在加工成本的考虑上主要参考其加工工艺过程的复杂性和表面积的大小,一 般的制件其成本主要是工艺流程带来的成本,下面就一些己知的工艺过程作一些说明: 以一个普通高光电镀件作为标准;
作亚光电镀效果,价格会贵30%左右;
作简单的表面局部绝缘效果,价格会增加30%—50%;
4.2检测试验
抽样检验的样件不少于5件,不允许从零件上截取部分进行试验,如果零件较大可以 将同材料小件在同条件下施镀作为试样。除了微孔和微裂纹测定外其他试验须在镀后24h 后进行检测。
4. 2.1外观 目测检验。
4. 2. 2厚度测量
用GB 4955-97阳极溶解库仑法或GB 6462-86显微测量法测定镀层的厚度,厚度测量 的误差不允许大于10%。
4. 2. 3微孔和微裂纹测定
微裂纹可以不经预处理直接用100倍的金属显微镜以反射光或斜射光观察,如果有争 议则要先用铜沉积法显示裂纹。微孔一定要用铜沉积预处理。铜沉积预处理的方法参见 GB 9797的规定。
4. 2. 4镀层的结合强度
按GB 5270-85的热震试验或磨、锯试验进行镀层结合强度的测定(或双方协商确定), 经试验后,镀层与基体、镀层与镀层之间不应出现分离。根据需要进行热循环试验和耐 潮湿性试验。
4. 2. 5镀层的热循环试验
塑料基体上的电镀层需进行4个周期的热循环试验。热循环试验借鉴GB/T 12610-90 的方法进行。热循环试验和镀层分级号的关系见表2试验后镀件放置lh之后,目测检査其主要表面不应出现起泡、起皱、裂纹或脱落等 现象,非主要表面允许的缺陷由设计要求确定。

塑料基体装饰性镀层要进行48小时(两个周期)的耐潮湿性试验,参照DIN 50017。 试验后目测检査镀件的主要表面,主要表面不应出现起泡、起皱、裂纹或脱落等现象, 非主要表面允许的缺陷由设计要求确定。

按GB 6460-86进行,腐蚀试验后的评价采用GB 6461-86所规定的方法进行,分别 采用“保护”等级和“外观”等级就基体金属腐蚀(或者铜蚀)和覆盖铬层外观进行评 级,评定结果用斜线(/)将两种级数分别记录,保护等级记于上方,除此之外还应注明 缺陷程度及类型。
让启飞为“你的未来”助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