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篇之----冲压工艺审查【启飞专业知识系统分享冲压08】
一、一次拉深成形的可能性
覆盖件都要求一次拉深成形,不理想的情况,也只能是增加整形工序(主要是修整拉深圆角)。工艺审查时主要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① 尽量避免负角,负角会增加工序和模具成本
② 应尽力避免急骤的轮廓变化
③ 在产品允许的情况下,拉深深度应尽量减低,深度过深零件容易开裂,会增加模具成本
④ 在较平顺的面上,尽量减小凹坑和凸起的高度,否则容易开裂
⑤ 在距边缘较远的位置上,局部的凹坑和凸起的高度不宜太大,否则容易开裂
⑥ 拉深底面的形状应尽量平顺,尽力避免出现尖底情况,否则容易开裂

二、修边冲孔的方便性
如果修边的形状和冲孔的位置选择不当,会增加模具套数。应当注意下列几点:
① 尽量减少水平方向和倾斜方向的修边。倾斜角度越大,产生毛刺越大,修边质量越差,当倾斜角度过大时,要用斜契修边
② 孔的方向尽量与冲压方向一致
③ 不同方向的修边线之间,应又适当的距离,以利布置修边刃口
④ 修边形状和冲孔位置应考虑刃口和凹模的强度

1 修边分类:分为垂直修边、水平修边、倾斜修边,如下图

2 冲孔角度
如果冲孔角度A大于孔的尺寸,或是15度,则容易造成冲头折断,并且会产生毛刺,影响冲孔质量。如果孔的方向和冲压方向角度过大,则要增加斜契机构。

3 切边线到竖壁的距离
这个主要是为了保证模具刃口的强度和修边质量。图中表格要求切边线距离圆角至少5mm,我们一般要求至少是3mm。注意切边线不能切到圆角上。

6 起伏切边
一般是在切边线和翻边线相交的地方有两种形式:A类设计是直接切下整条边,B类设计提供一个凹形的切口。目的是消除在交会处出现的裂纹。

三、翻边的简易性
① 翻边方向尽量设计成垂直方向,而且最好成同向翻边,以简化模具结构
② 不同方向的翻边,在交接处应有适当的距离,以利布置翻边刃口
③ 避免曲面翻边,特别时压缩型翻边。即翻边线最好为直线,借以减少修边的复杂程度和简化翻边模的结构,提高翻边模的寿命
④ 翻边高度应大于板厚的4倍,以利稳定翻边高度和改善质量
⑤ 对于拉伸型和压缩型翻边,必要时要进行计算和试验,以防止开裂和起皱

1 翻边方向

2 翻边圆角

标准是R1或R=1/2t,一般薄板的标准放大到R1.5会比较合适。注意区别成型圆角和翻边圆角的不同。成型圆角一般比较大,因为成型牵涉到材料流动和拉延,但翻边几乎没有材料流动,圆角不能太大。
3 压缩/拉延型翻边

容易产生起皱、开裂等缺陷,尽量避免;严重时采取开缺口的方式。
4 压缩/延伸缺口

一般布置在弯曲或角部翻边的部分。它的作用在于防止翻边起皱和翻边开裂。
—End—
学习 启飞课程
让启飞为你的未来“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