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设计经验分享
1、 造型设计数据输入、输出
2、 安装结构初步分析
3、 结构设计细化
4、 最终数模整体后期分析
5、 模具件试装分析、调整
国内汽车设计 起步比较晚,真正的自主设计 (也只是在逆向阶段) 也是最近这几年的事,而内外饰的设计相对来说又更晚,原因可能是主要是因为以前设计大家主要是把精力集中在白车身的设计上, 认为只要把白车身设计出来了,这车也就出来。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用户也不大注重车的外形要求吧。直到最近这几年, 能买得起车的用户越来越多, 而对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光是性能, 对外形的要求也有较高的要求。
这样一来, 使得在设计汽车的过程中, 对汽车内外饰在设计过程中所占的份量也越来越多。 外饰是第一眼就看到的, 其重要度自然不用说, 而汽车内饰, 对于用户来说, 是要与自己亲密接触所占时间最长的,是可以直接影响到自己部分。 它的外形美观与否、 舒适的好与坏、 各部件的操作方便与否等等,都直接影响了用户心情。 而组成这些部分的完整, 需要合理的安装结构来保证。以下是我个人对内饰设计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有些看法可能比较肤浅, 甚至是错误的,我想这些应该是可以原谅的,毕竟个人的能力和经验都非常的有限。
接下来按几步来分析:
一、配合造型设计提供数据 : 内饰设计从造型到 A 面,最后结构设计, 看似是一个先后顺序关系, 其实这几方面都是要相互配合、 相互协调的。 在内饰造型初始时, 需要有一些以下内饰相关的输入条件:
1、主断面:在汽车设计之初,通常会在一些 重要部位作一些主断面 ,作为以后要重点控制参数,不管是结构还是造型都需要考虑此参数。
2、硬 点:硬点参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 硬点对控制整车布置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造型之初就提供与内饰布置有关的硬点参数, 使造型能正确表达整车的设计参数。比如侧围护板在设计时, 就要考虑车身直口边及门框密封条的硬点参数,使侧围各护板内表面位置是正确的。
3、拔模方向:内饰的内表面一般都有皮纹,而皮纹也都有拔模角度,不同的皮纹拔模角度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 在内饰造型的同时确定拔模方向, 使在此就能初步控制内表面拔模角度, 减少给结构设计带来不方便, 甚至是因错误而返工带来的损失。
皮纹拔模角度一般是: 细皮纹在5度及以上, 粗皮纹在 7 度及以上,当然,这得因不同的皮纹来定。 内饰拔模方向确定原则: 一般为整车坐标某坐标轴方向, 或是此拔模方向在某坐标平面内(即与某坐标轴垂直);
4、内饰整体外观参数确定:内饰整体外观参数主要是各护板间的 间隙、段差、分型线等, 这些参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内饰整体外观的品质; 而这些参数都是需要合理的安装结构、 生产工艺水平来决定的, 因此使在造型之初, 需配合造型合理确定此参数,既能使整体外观协调,又能合理设计安装结构。
二、安装结构初步分析确定: 在内饰造型的同时 , 可也进行内饰安装结构的初步分析确定 , 也就是进行安装断面的设计 .
此过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确定:
1、与车身的安装方式:对于内饰件与车身的安装方式,主要要求能达到安装简单、快捷、牢固、可靠等。一般安装都是选用卡扣连接安装,对每个部位工作环境、性能要求、安装要求等进行分析,以选择或设计合理的卡扣,达到最佳的性 能。在安装方式设计过程中,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要求各护板或总成在坐标 Z 方向有一硬安装方式,可以是金属卡片安装,也可以是护板上一些加强筋安装, 或是某一零件支撑护板等, 其作用主要使护板在 Z 轴方向有一支撑力, 避免卡扣损坏,影响护板安装。
2、内饰件间的安装方式:内饰件外观品质有两个主要因素是间隙和段差,而这 两因素主要是由内饰件间的安装方式来控制的, 这除了合理安装方式(包括结构、位置等),还要有合理的定位方式(尽量用点、线定位,避免用面定位,特别是 大面定位)。同时,各内饰件间安装是相互影响的,要以整体安装布局来考虑, 比如各门护板总成与其它各饰件间没有什么安装影响, 可以单独以此总成安装来考虑,但其它饰板间却是互相影响安装, 顶棚饰板与各上护板间虽没有安装要求, 却有间隙、段差要求,上下护板间又有安装、间隙、段差等要求,而下护与各门 槛护板、地毯也有此要求。此些件都不能单独考虑安装方式,必须一起考虑。
3、相关件的安装方式: 内饰相关件与内饰的安装方式有两种形式 , 一种是安装在内饰件或通过内饰件安装在车身等其它件上 ( 与内饰件有配合关系 ); 另一种是不与内饰件发生安装关系 , 但有边界约束条件。在内饰结构设计时,需为此些相关件留出安装空间。
三、安装结构具体设计: 内饰造型结束之后 , 对造型面进行 A 面处理, 就能进行结构设计。 但在结构开始设计之前,先对 A 面进行分析,阶次、曲率等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并且分析此内饰面拔模斜度是否足够。 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安装结构设计了
1、 造型设计数据输入、输出
2、 安装结构初步分析
3、 结构设计细化
4、 最终数模整体后期分析
5、 模具件试装分析、调整
这五步可以在 2 步之后 加一条结构模块化和方案建模
3、 结构设计细化
4、 最终数模整体后期分析
这两步之间还是省略了很多东西的吧,比如, CAE或者 proto 的验证试验
加启飞汽车设计 微信qifei1799,可以解决汽车行业一切困惑! 获得关于:车身、内外饰、底盘、总布置、整车CAE、catia参数化、catia、产品设计(家电、医疗器械、通信设备)、四大工艺、整车逆向开发、造型、模具设计、新能源三电 等相关领域等核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