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学习干货-悬架系统的预布置-连载10
悬架结构的选用和布置首先考虑今后对四驱布置的影响。通常可采用纵臂结构或多联杆结构,但如果后轴采用扭转梁结构,则今后不能布置后驱结构。
在设计悬架时,轮边跳动按上下各跳动100 mm考虑。如果行程分配不合理,有可能引起过度转向。
同时需要考虑传动轴夹角。(发动机的布置位值)
对于导向杆系的设计和布置,通常希望尽量的设计的长一些,且设计状态尽量的水平布置。
对于轮胎承受侧向力而影响整车的转向情况来说,选者悬架的形式就很重要。例如:斜置拖曳臂的悬架就没有带横向推力杆的拖曳臂悬架好(S11后悬架)。
对于采用宽轮胎的汽车,在设计前悬架的车轮外倾时通常将外倾角设计为0°,以便充分发挥轮胎的接地面积,提高整车性能。在车坐2-3人时轿车的前轮通常设计的具有微小的正外倾角,以便轮胎尽可能垂直于稍有拱形的路面滚动,并使磨损均匀和滚动阻力小。理想的值为γ=5’-10’即约为0.1°,公差通常为+-30‘。在采用独立悬架和复合式后悬架中,为提高轮胎的侧偏性能,车轮的外倾角常设计成负值。
如果汽车仅有一个很小的车轮上跳行程,即车身外侧的下沉量小于车身内侧的抬起量,内侧轮胎载和加剧,从而使质心从w点移动到w’点上质心高为Δ Hw,结果出现临界的难以控制的过渡转向(后悬架尤为明显)。
7. 注意整车姿态,悬架决定整车资态,同时又与造型紧密相连,一但造型确定再更改悬架行程就十分困难。
8. 一般K和W的取值为越野车取较小值,一般车取中间值,豪华车取较大值。
K---前悬架轮心与轮罩的距离;
W---后悬架轮心与轮罩的距离;
为了确保所期望的行使特性和直线行驶能力及避免轮胎的过渡磨
损,我们首先要确定前桥的定位参数。轮距变化的缺点是会引起滚动轮
胎的侧偏,在独立悬架中,汽车行驶过不平路面时车轮的上下跳动引起
轮距的变化使轮胎产生侧偏角,从而产生侧向力,较大的滚动阻力和使
直线行驶能力下降。在所有的独立悬架中,极点P的位置确定了瞬时轮距
的变化+-b
前后悬架布置时轮心与轮罩
感谢大家对启飞汽车设计支持,现添加启飞汽车设计官网微信qifei2049。提“老杨”即可获得关于:车身、内外饰、底盘、总布置、整车CAE、catia参数化、catia、产品设计(家电、医疗器械、通信设备)、四大工艺、整车逆向开发、造型、模具设计、新能源三电 等相关领域等核心资料。